耐候鋼板在大氣環境中,表面會逐漸氧化變色,雨水的流淌會在墻體上留下銹蝕的印記,形成特殊的效果。因自然氣候引起的變化體現了時間的記憶,隨著場地一同生長。下面繼續講片石擋土墻施工的工藝:
八、砂漿拌合
1.砌筑砂漿標號為M7.5,為了保證砂漿的實際配置強度,應按不小于8.7Mpa的強度要求配料。施工配合比以重量計進行配料,采用小型攪拌機械拌合。若采用P.O32.5水泥,砂漿的設計配合比宜為水泥1:砂5.1,摻水量依據砂的含水率適當調整。砂漿拌合投料順序為砂、水泥干拌后再加水濕拌,濕拌時間不得少于45s。砂漿隨拌隨用,保持適宜的稠度(30-50mm),一般宜在2小時內使用完畢。發生離析、泌水的砂漿,砌筑前應重新拌合,已超時或凝固的砂漿不得使用。拌合好的砂漿由手推翻斗車運至砌石現場,堆放在干凈的鐵皮上,嚴禁存放在地面上。
2.項目部試驗人員除了對漿砌施工現場下發砂漿配料單外,還應履行“開盤鑒定”職責。所謂“開盤鑒定”就是在施工現場檢查水泥、砂、拌合用水是否與配料單中的品種規格一致;檢查每盤摻配的材料數量是否符合要求。砂宜裝入手推車過磅,未經過磅稱重的砂不得直接鏟入攪拌機料斗內。宜在手推車內用墨汁標出水平線,將重量轉換為體積,有利于施工的方便。

九、漿砌墻身
1.砌石前應按設計放出實樣,為了控制好墻身內外側的坡度,砌筑前,還需用松木板釘好坡度架并立于砌筑段的兩端,掛橫線采用坐漿法分段分層砌筑。分段位置設在沉降縫處,各段水平砌縫應一致。片石在砌筑前澆水濕潤,石料表面有污垢應沖洗干凈。分層砌筑以2-3層石塊組成一工作層,每工作層的水平縫大致找平,不同層位的豎縫應相應錯開,不能貫通。
2.每層砌石都應先坐漿后砌石,坐漿厚度應使石料在擠壓安砌時能緊密連結,且砌石砂漿密實飽滿。應選用具有比較整齊表面的大尺寸石塊作為定位石(角隅石)及鑲面石。分層砌筑時各砌層應先砌角石,后邊石或面石,最后才砌筑腹石。外圍固定砌塊應與里層砌塊交錯連成一體,定位石的砌縫應滿鋪砂漿,不得鑲嵌小石塊。
3.砌筑腹石時,砌體中的石塊應大小搭配,石料間的砌縫要互相交錯、咬搭,砂漿密實。石料之間不得無砂漿直接接觸,也不準干填石料后鋪灌砂漿。片石不宜豎立使用,砌筑時應將尖銳突出部分敲除。一般情況下較大的石料以大面為底,但是漿砌片石時,需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狀,將大小砌石相互交錯的銜接在一起,除最下一層石塊應大面朝下外,上面的石塊不一定必須大面朝下,做到犬牙交錯,搭配緊密即可。同時在砌下層石塊時,即應考慮上層石塊如何接砌,砌筑過程中還要將石料的縫隙留開,保證2公分的深度,以利于勾縫。平縫與豎縫寬度不大于20mm,較寬的砌縫可用小錘將小石片敲入擠塞,但石片應被砂漿包裹。在砂漿未凝固前,將砌縫砂漿刮深不小于20mm,為以后勾縫做準備。
4.漿砌片石應嵌入邊坡內0.2m,以防表水灌入。相鄰擋土墻設計高差較大時,應先砌筑高墻段。砌筑中斷時,應將砌筑好的石層空隙用砂漿填滿,再砌筑時應將石層表面清掃干凈,灑水濕潤,工作縫應留斜茬。
5.漿砌臨近至設計高度時,應用較平整的石塊砌筑頂部,并用水泥砂漿全面找平,頂面的橫向流水坡度宜為2%。砌體在砌筑過程中隨時檢查平面位置、斷面尺寸和坡度,確保砌體外觀及內在質量。
6.砌筑的擋土墻需設置泄水孔,泄水孔間距為2~5m,孔內安裝直徑10cm圓形PVC管。預設泄水孔的位置要符合設計要求,泄水孔向外橫坡一般為3%。上下排泄水孔應交錯設置,最底層泄水孔距底面高度宜為30cm。按設計要求設置砌體沉降縫,一般每10米設置一道(與基礎沉降縫對應),每道沉降縫應垂直貫穿整個砌體斷面,縫寬宜在2cm左右,縫內填塞瀝青麻絮,填塞深度不小于20cm。
十、砂漿試件制作
每工作臺班制作兩組自檢用的和一組監理抽檢用的標準養生試件,一組試件由6塊試塊組成。制作時將砂漿分兩層(每層約40mm)先后放入涂了脫模劑的試模中,用搗棒(直徑為20mm、長度200mm的鋼棒,底面加工成平面)對每層砂漿均勻插搗25次。第二層插搗完畢后,用抹刀沿模壁插數次,使砂漿高出模壁6—8mm.。試件成型后0.5—1小時,再用抹刀刮掉剩余砂漿,并抹平表面在現場覆蓋養護,一般情況下24小時脫模并標注施工部位和日期后分別送至施工單位和駐地辦試驗室標準養生。
十一、抹面
擋土墻在砌筑完畢后要對墻頂抹面,抹面砂漿不低于10號,抹面厚度一般為20—30mm。抹面頂的流水橫坡度宜為2%。抹面段落沉降縫的設置要求同墻體,待頂面沉降縫完工后再予抹面,抹面結束后用C30水泥漿在沉降縫頂面勾出流水條。抹面寬度應超出墻體頂面外側邊線2cm,俗稱“戴帽子”,“帽子”應沿墻體下延與墻體連成整體,帽厚宜為6cm。
十二、勾縫工藝
漿砌片石擋土墻應勾凹縫,而且是真凹縫,嚴禁勾假凹縫。勾縫后石塊輪廓不能被掩蓋,真實砌縫的準確位置和寬度應清晰可見。勾縫前應檢驗縫槽深度不小于20mm,縫槽寬度應是砌縫的真實寬度,不合要求者應返工處理。對合格縫槽充分清洗濕潤后,用比砌筑砂漿高一個標號的砂漿(用細砂拌制)勾縫,縫面高度比砌體石略低2—4mm,勾縫砂漿面應平整、光滑,勾完縫后,砌石輪廓分明、清晰可見。凹縫處涂以墨汁,更能增加美感。
十三、墻背回填
待砂漿強度達到70%以上時,方能回填墻背填料,以確保墻體穩定。采用透水性材料分層回填壓實,基坑棄料如符合要求,應優先采用,回填層最大松鋪厚度不得大于20cm。墻后泄水孔部位設置用雙層防水土工布包裹的砂礫反濾層。視作業面空間選擇合適的壓實機具,壓實時應注意勿使墻身受到沖擊影響,臨近墻背1.0米的范圍內,應采用蛙式打夯機、內燃式打夯機、手扶式震動壓路機等小型壓實機具碾壓。
十四、養生
砌體砌筑完成后應及時用草袋或土工布進行覆蓋,并經常灑水保持濕潤,養護期一般不得小于7天。養生期間應避免碰撞和承重。
冬季低溫施工應采取防凍保溫措施。